洪靖淳
2019/1/3
【記者李冠杰、黃郁期、洪靖淳新北採訪報導】2018年12月30日的晚上,戚奶奶參加了社區舉辦的尾牙。活動現場裡,居民帶來各自拿手好菜,並聚首回顧抗爭一年來的辛苦歷程。
當初會想要在年末來到大觀社區,是因為在網路上看到『夾縫中抵抗:大觀社區藝文祭--「在生活中抗爭,抗爭中生活」』這個活動,這個活動是由大觀事件這個體舉辦,團隊成員主要是由大學生和居民一起聯手合作,一路從抗爭中走來,在生活中持續舉辦記者會、抗議、音樂會、展覽,這一切的目的都只是為了最卑微的要求-守護自己的家園,讓更多人看到或聽到大觀的故事,大觀的聲音。看到最後一天的尾牙活動,讓我們非常想要紀錄,社區居民是如何面對家園被迫拆遷的壓力,還繼續勇敢的走下去。
政府在1966年將大觀社區登記為國有地,但在這之前,居民早已在此居住,彼此間相安無事數十年。直到2008年,政府開始要求居民歸還土地,而為了捍衛家園,大觀居民組成自救會展開抗爭,向多個政府單位陳情,可惜政府態度始終強硬,讓戚奶奶和居民被迫接受家園可能消失的命運。
「如果這邊要搬,我要去哪?」戚奶奶接著笑說:「我去住大路邊,後來想想不對,應該住公園,因為那邊有廁所有水。」他樂觀表示,只要自己能吃、能走,即是好事。
2016年法院宣布強制拆除大觀社區,此舉受到居民的強烈反彈,由於多數居民普遍年事已高,因此搬家和重新找房都成為一大難題。除了健康因素,經濟壓力也是住戶考量的重點之一,居民董信雄感歎,「我真的沒辦法承擔買房費用,所以沒有能力搬家。」
面對可能會消失的家園,不少有能力的居民早已遷離。今日社區內冷清的巷道,從前其實是熱鬧的菜市場。戚奶奶回憶起年輕時的故事,她說:「我三十幾歲的時候在買菜,那時候為了怕撞到一個人,所以不小心跌倒,晚上吃飽洗完澡睡覺後,隔天早上竟然爬不起來。」在大觀社區裡,有許多跟戚奶奶一樣擁有不少故事的居民在此成長、生活,即便困難重重,他們仍不願放棄一直以來的家。
戚奶奶非常熱情好客,當初選定題目去到板橋的大觀時社區時,碰巧撞見戚奶奶在社區散步,寒暄幾句後戚奶奶便答應受訪,到現在還是很感激戚奶奶對於陌生訪客的熱情和信任。在進到家中與戚奶奶較深入的訪談後,了解到了戚奶奶與社區間濃厚的情感聯繫,戚奶奶數十年來看著社區一步步的變化,從前的菜市場到現在逐漸搬離的住戶,變化之大也讓我們非常感嘆,從而決定將戚奶奶作為這則報導的主要人物故事。
在年末尾牙中,居民透過歌聲抒發心中的焦慮,也慰勞彼此一年來的辛苦。然而,面對隨時可能被拆遷的家園,居民們沒有悲觀的本錢,戚奶奶的樂觀背後,其實也隱含許多現實考量下不得不的妥協。
採訪後記
在年末尾牙中,居民透過歌聲唱出自己的心聲,一句「家啊,家啊,今何在?」道盡迫遷下的大觀社區居民滿肚子的辛酸,不少居民和大學生志工也濕了眼眶。然而,相隔距今不過數個月的年末尾牙,卻極可能是大觀社區的最後一次年末尾牙,今年3月14日,退輔會在居民面對三天後強制拆遷的壓力下,半脅迫居民簽下協議書,協議內容支字未提長期安置的方案,只願提供極少安置金和居民租不起的社會住宅來搪塞,眼看協議中今年6月18日的強拆大限將至,盡管監察院提出違反居住權和應修專法的建議,退輔會仍一意孤行,堅持照目前計畫和方案,罔顧居民權益,面對公權力這隻巨獸,居民和聲援學生的力量十分有限,抗議、記者會、展覽,真的是能做的都做了,但還是需要更多人的關注和聲援,一起守護大觀社區。